News Update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增加,为老年人服务的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关键部署。
发展银发经济,不仅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增进老年人福祉,更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开封而言,老年人口众多,银发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应用场景丰富,在老年助餐、居家养老、老年健康、养老照护、文体娱乐等方面均有庞大需求。我市有着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拥抱银发经济这一“蓝海”。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旨在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今年全国上,代表、政协委员聚焦养老产业急难愁盼问题,围绕银发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一系列建议。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作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90多万,占常住人口的近20%。这是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银发经济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有1.5亿,超过老年人总量的一半。据预测,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30%。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增加,为老年人服务的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近年来,老龄化催生了颇具规模的银发经济,很多产业出现新的发展方向。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前沿、智能设备正逐步进入老年人家庭。再比如,养老服务新需求催生了老人助浴师、老人陪诊员、健康照护师等一系列新职业,吸引很多“90后”“00后”年轻人加入养老产业。
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敏锐的经营主体早就开始布局这一“蓝海”市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根据专家预测,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30万亿元,占GDP比重约10%,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中长期内我国老龄产业重大需求将不断凸显,老龄产业蕴含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报告显示,2021—2035年,我国老龄产业在多个方面产生重大需求,如老龄健康方面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医疗卫生、安宁疗护等,老龄用品与制造方面的适老化产品、康复辅具等,老龄宜居方面的适老化改造、适老化环境与服务等,老龄金融方面的个人老龄金融产品以及老龄产业金融支持等。而在2036—2050年,我国老龄产业需求将在消费模式、需求层次、需求内容等方面发生变化,线上消费模式更加普遍,精神文化、终身学习、老有所为成为老年人追求的重要内容,智慧养老与科技助老需求凸显。
传统意义上老年市场主要关注医疗和养老,而数字时代老年群体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为相关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也让老年人成为创新消费场景的推动者,进一步放大了银发经济助力消费升级的作用。2021年4月,工信部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国内网站和App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解决老年群体对数字技术“不想用、不会用”的问题。
近几年,银发经济的线下、线上商业探索创新不断。线下,北京有商场在负一层建设“银发金街”、陕西渭南在核心商圈打造“银龄金街”、广西南宁在老牌商圈打造大健康与银发经济主题商业综合体。线上,在部分电商平台,通过举办“孝老爱老购物节”,上线专属购物会场、打造中老年生活消费严选平台等方式,赢得老年消费群体的青睐。
去年,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成功举办开封市首届中老年产业博览会暨民间文化艺术展演(简称老博会)。活动期间,人气火爆,每天人流量均有上万人次。老博会之所以如此火爆,是因为活动定位精准,瞄准了老年人这一庞大的受众群体。活动上既有老年人喜爱的群体性文艺演出,也有老年人爱买的家常特色产品,并且做到了物美价廉。该活动集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让老年人休闲、购物两不误,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在我国,规模巨大的老年群体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宝贵的社会财富。我们应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更多老年朋友拥有“踏遍青山人未老”“如今归来仍少年”的多彩生活,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一环。对老年人而言,老年教育也是他们在新的社会化进程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老年人提高自身生命、生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教育活动。在科技高度发达、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老年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生活中做到“游刃有余”。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进市老干部大学,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丰富辖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我市各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免费开放的老年活动室,设置棋牌室、图书室、健身场所等,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学、老有所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活动场所,让老年人在活动中充实自己。同时,社区还经常举办老年书法交流会、象棋比赛、普法宣传、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采访中,不少老年人认为,老年教育并非只有上老年大学这一条途径,要想在短时间内缓解老年大学课程的供需矛盾,应积极开拓线上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以“互联网+”模式发挥线下课程资源的辐射效应。“还应支持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通过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举办社区老年课堂,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同时,加强各级各类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老年教育阵地建设。”家住嘉泰社区的退休教师刘先河说。
如今,随着受过高等教育、乐于接受新事物的“60后”群体步入退休生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已经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用语。他们较其他年代的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更加新潮,想法多、爱行动,对养老需求也有新期待。他们除了期望通过学习给自己充电,玩转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还希望多出去走走,把退休生活过成“诗和远方”。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占全国旅游总人数的比重超过20%,成为仅次于中年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旅游市场,老年旅游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
对于八朝古都开封而言,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强大的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记者在我市各大景区走访时发现,很多老年人来汴旅游,“银发族”为文旅消费注入了新活力。“开封的名胜古迹多,而且消费也不高”“开封人很热情,开封景美人更美”“开封有着周到便捷的旅游服务”……这些都是老年游客对开封的评价。
每逢节假日,在我市各景区门前或主要路口,人们总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我市大力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为游客提供线路指引、应急救助、秩序维护等服务,这些都大大提升了老年游客对开封的好感度。
由于老年人的闲暇时间较为充裕,老年游客群体能够助推旅游业实现“淡季不淡”。因此,我市要针对老年游客打造专题旅游线路、项目、产品,以及制定相关服务标准等。此外,我市要进一步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相关部门要积极提供以无障碍为导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化信息获取手段、支付手段等,在可知可感的细节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这里的饭菜很可口,在这里吃饭既省钱又省心。”每到饭点,家住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金康社区附近的张大爷就会来到社区助餐点用餐。社区助餐点的设立,让辖区的老年人在社区里就能吃上卫生实惠的饭菜,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也让他们正式告别“做饭愁”的日子。据了解,助餐点有专人定制食谱,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还会根据时令调整菜谱,做到低油、少糖,满足了老年人的口味和膳食要求。同时,针对周边小区行动不便老人,助餐点还提供送餐服务。一餐热乎饭不仅温暖了老年人的幸福“食”光,也让儿女们放下了牵挂的心。
“一顿饭”看似是件小事,但对于不少高龄、独居、孤寡老人来说,却是他们生活中的大事。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吃饭难”成为困扰老年人生活的一大难题。如何能让老年人吃得方便、吃得舒心?去年以来,有关发展社区食堂、老年助餐服务的文件密集出台。全国各地积极打造“十分钟就餐服务圈”,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
在我市的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具有开封市户籍的经济困难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以及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正享受着各项补贴措施,“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急”等“六助”服务正为他们提供便捷服务。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封市加快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开封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对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我市全面实施“十百千万”幸福养老工程,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居家”六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集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监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开封模式”,从而实现养老服务品牌化、产业化、专业化、连锁化、精准化、信息化。
我市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老旧小区改造聚力作用,统筹推进补齐养老设施配套短板工作,实现了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顺河回族区创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模式,高效利用“中央资金+专项债”,吸引国有资产平台公司、投资人,以市场化有偿服务的形式,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高标准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我市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和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整合家政、物业、餐饮、医院等周边资源,形成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